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中國患癌的人越來越多 和吃饅頭有關?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晚飯時分,王大爺正端著熱氣騰騰的饅頭和老伴在餐桌前坐下。桌上冒著香氣的,是他最愛的大白饅頭。


正准備開動時,老伴忽然神色凝重地說:“你還敢吃?聽說咱們常吃的酵母饅頭和癌症有關,不少人都勸別再吃了!”

饅頭,到了不能安心吃的地步了嗎?


關於“吃饅頭致癌”,到底是真是假?酵母到底安不安全?癌症發病率回升,和我們的飲食到底有多大關系?今天,就帶你權威拆解謠言背後真正的健康邏輯,懸念中的第3條,或許正是你身邊的人一直忽略的關鍵。

近年來,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。2022年,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超460萬人,死亡約300萬人。很多流言趁機冒頭——“發酵食品致癌”“饅頭不能吃了”,甚至有小區以訛傳訛,把普通酵母饅頭列為“高危食品”。

這些說法影響著成千上萬的家庭,讓原本健康的飲食變得人心惶惶。



那麼,食品酵母真的和癌症有直接關系嗎?

事實上,正規食品用的酵母是安全的。酵母是一種微生物,應用在面粉發酵過程中,能分解澱粉生成二氧化碳,使面團變得蓬松柔軟。

每斤面粉實際用到的酵母一般僅為2-5克。即便饅頭中含有酵母,也會在蒸煮過程中90%以上失活,其殘余量極低、對人體無害。

有說法稱酵母富含嘌呤,吃多了會增加痛風風險。事實上,其實人體攝入量遠低於導致痛風或其他慢性病的標准劑量,對健康人群影響極小。

更重要的是,目前並無權威證據顯示,日常適量食用發酵饅頭與癌症發病直接相關。中華醫學會、協和醫院等權威機構都未曾發布“酵母面制品致癌”警示。

專家拆解:真正讓癌症風險升高的飲食陷阱是什麼?


既然吃饅頭致癌站不住腳,那“飲食與癌症”之間的真實風險藏在哪裡?專家們指出,真正需要警惕的,其實是以下3大隱形致癌飲食習慣:

1. 霉變食物,真正的健康隱患

日常中最常被忽視的,是饅頭、米飯等主食保存不當時間過長,出現“霉點”甚至有異味。霉變澱粉類食物極易產生黃曲霉素,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。

黃曲霉素的致癌率高達40%——也就是說,長期食用會顯著提升肝癌、胃癌風險。這一風險遠遠高於正常攝入發酵饅頭帶來的影響。


2. 燒烤食品與反復加熱油脂,高溫“毒素工廠”

大部分愛吃燒烤、油炸食品的人忽略了高溫分解過程中會產生苯並芘、雜環胺等強致癌物。據研究顯示,常吃燒烤或油炸食物人群較一般人消化道腫瘤發病率高出12.6%。而反復高溫加熱植物油會加劇有害物質累積,對身體帶來“看不見的風險”。

3. 隔夜蔬菜、剩飯剩菜,亞硝酸鹽超標的溫床

尤其是隔夜綠葉蔬菜,常溫或冰箱保存時間過長後亞硝酸鹽含量成倍增加。亞硝酸鹽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可疑物,攝入過量會誘發消化系統腫瘤。

許多以“節約”為美德的中老年家庭反而容易被這個飲食陷阱忽略。

這些才是被科學反復證實的“飲食致癌高風險區”,而日常酵母饅頭TOP3本不在列。相較之下,保持食品新鮮、杜絕霉變、限制高溫加工才是真正的健康飲食守則。

吃對主食,健康防癌的科學建議

如果想通過日常飲食達到癌症預防目標,合理搭配主食與葷素,選擇更天然、新鮮的食材至關重要。專家建議: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7 秒